津乔|匠制纯粹好茶

茶文百科
首页  >  每日动态  >  茶文百科
茶文百科 企业新闻 新品上市

遇到普洱茶的“尴尬期”,应该怎么办?

2022-12-26 15:54 来源:津乔|匠制纯粹好茶 关注量:2732


在藏茶、喝茶的过程中,茶友们习惯不定期地冲泡品饮,来感受普洱茶在不同时间段下储存转化后的口感,无意间就会发现:


茶品的滋味与新茶比,茶汤变得不再顺滑,香气不再显露,甚至整体有些“粗糙感”。


茶友连忙检查储存是不是出现了问题,一遍、两遍,发现储存没有问题。难道又是“学费茶”,于是满脸疑惑,这是为什么呢?应该怎么办?



- 普洱茶存在“尴尬期 -

|  茶氨酸、儿茶素比例失衡,引起口感落差 |



对于普洱茶,存一段时间后出现“口感落差一种较常见的现象,这也被称为普洱茶的尴尬期”。


这个时候,普洱茶褪去了新茶的鲜,却还没酝酿出老茶的陈,这个阶段茶氨酸、儿茶素两者比例暂时失衡所致。


新茶中的氨基酸与儿茶素基本是持平的,你能喝到鲜味,同时涩度也比较明显;但在后续的转化过程中,茶氨酸消减得比儿茶素快,两者比例愈发失调,茶汤就会喝起来粗糙一些,口感上香弱、汤淡、寡、薄等现象。


普洱茶在储存转化的过程中一般有五个时期:新茶期、尴尬期、上升期、巅峰期、衰退期,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韵味变化。


随着时间的拉长,儿茶素也衰减得差不多了,茶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又分离出了一些游离氨基酸,茶汤的顺滑、香气、口感等又会逐渐恢复,进而达到一个新的高度。



- “尴尬期”何时出现,出现多久 -

| 3至5年之间 ,因茶品而异 |


对于普洱茶的“尴尬期”,市场上大量经验的总结,一般认为在其仓储的3至5年之间,不同的仓储环境会有浮动,但整体出入不大。


普洱生茶“尴尬期”最明显,它在新茶期茶香非常强烈,以至于在茶香褪去之后,陈香没有出来之前,口感落差很大;普洱熟茶不一定会出现“尴尬期”,它在发酵过程中,微生物会产生大量的游离氨基酸,儿茶素也会大量消退。通常只有发酵度比较轻,保留的儿茶素较多的熟茶,会出现阶段性的尴尬期。


自身条件、压制形态、存储环境到位的茶品优势也在这个时期被激发,各种能影响茶叶色、香、味的物质都被唤醒,渐渐走向上升期。


除了仓储阶段,普洱茶还会遇到另一个“尴尬期”,就是在新压制初期。


一般新压制的茶品,在干燥不彻底的时候,滋味会带些“水气”,这种“水气”持续时间短则10天半月,长则2、3个月,新压饼的“尴尬”就成了很常见的现象。


所以,有经验的茶商、茶友在品鉴新茶时,会排除“水气”的影响,将品鉴角度重点锁定在滋味和茶汤质感等方面。



- 遇到“尴尬期”,静待其醇 -

| 边存边喝,与茶一同成长变化  |


普洱茶的“尴尬期”是无法人为干预的,从时间维度来看,普洱茶的尴尬期并不可怕。


普洱茶跟人一样,在青春阶段,也可能会出现短暂的“叛逆期”,所以千万不要在没喝出感觉的时候放弃一款普洱茶。只需静待其“尴尬期”结束,香气、口感等会逐渐恢复,惊喜就在后面。


同时,对待普洱茶应该边存边喝,至少半年品味一次,感知茶品的转化,与茶一同去成长变化。



很多人喜欢普洱茶,喜欢的正是它富于变化。


时光对于普洱茶而言,确实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,它的美好,很大程度上源于悠悠岁月。


存茶如待人,有缘与我们相遇的每一款茶,都值得我们用心对待。毕竟它给予我们的不但有最初的滋味,还有成长的惊喜。


看完觉得怎么样?点个赞再走吧

已有0人点赞

热门推荐RECOMMENDED

23

2025-08

生茶与熟茶,不只是一个渥堆的距离

生茶与熟茶,不只是一个渥堆的距离

世间百味本就该各自精彩生茶与熟茶,二者皆美

21

2025-08

陈皮熟茶养身CP迎升级,津乔“冰岛颐陈”即将推出

陈皮熟茶养身CP迎升级,津乔“冰岛颐陈”即将推出

三年藏一味,龙珠蕴双香陈皮熟茶养身CP迎升级津乔“冰岛颐陈”即将推出,敬请期待

11

2025-08

冰岛老寨春尖+专享古树茶,“乙巳·子期®”首份尊享礼送出

冰岛老寨春尖+专享古树茶,“乙巳·子期®”首份尊享礼送出

冰岛老寨春尖(头采)“子期”专享古树茶 十二春秋子期客户,有礼啦

07

2025-08

团圆佳节,好茶来贺,津乔中秋礼“观山揽月”限定上市

团圆佳节,好茶来贺,津乔中秋礼“观山揽月”限定上市

团圆佳节,好茶来贺匠心荟萃,三重臻味3年陈熟普/桂花云白/古树生普津乔中秋礼“观山揽月”限定上市

04

2025-08

观山知秋意,揽月品茶香,津乔2025中秋茶礼即将上市

观山知秋意,揽月品茶香,津乔2025中秋茶礼即将上市

观山知秋意,揽月品茶香众多茶友期待的中秋茶礼“观山揽月”即将上市,敬请期待

01

2025-08

近5亿人都在喝,为什么中国人又集体爱上了喝茶?

近5亿人都在喝,为什么中国人又集体爱上了喝茶?

茶的魅力从未改变,变的只是我们遇见它的方式